伴隨著和煦的春風,鳳翔區長青鎮勁吹“志愿風”,從田間地頭到農家小院,從文化廣場到村道街巷,黨員群眾攜手共建的身影隨處可見。
蔥地里的“共富夢”
“以前種玉米靠天吃飯,現在跟著支部流轉土地種大蔥,又能在合作社務工,年底還能分紅,腰包鼓起來了!”長青鎮石頭坡村村民潘剛看到地里青翠的蔥苗,臉上露出了笑容。在鎮黨委的引領下,“長青大蔥”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支柱產業。
為擦亮“長青大蔥”這塊金字招牌,長青鎮黨委牽頭成立大蔥產業發展服務中心,探索實踐“黨建+人才聯盟”,黨員技術骨干帶頭組建“田秀才服務隊”,手把手教村民科學種植。今年,全鎮大蔥種植面積力爭突破5000畝,國家級科技小院正在申報,“地理標識認證”也進入了公示階段。
老年人的“知心人”
在長青鎮的街頭巷尾,總能看到一群身著紅馬甲的身影穿梭忙碌。鎮黨委以黨建為引領,整合鎮村干部、黨員、網格員、志愿者力量,組建6支“紅色暖心服務隊”,針對獨居、留守老人多的現狀,建立“一組一檔”需求清單,提供代購代辦、送學入戶、健康體檢等10余項精準服務。
85歲的潘大爺逢人便說:“孩子們都在外地,現在有啥事打個電話,志愿者很快就來了!”2024年升級改造的“夕陽紅驛站”更是解決了老人用餐難問題,累計送餐200余份,像73歲的文大爺這樣的獨居老人每天都能吃上熱乎飯。
與此同時,全鎮構建“五有”治理體系,164個紅色網格里,“一長三員”每天開展安全巡查、隱患排查。網格員小孫發現劉嬸家電線老化后,迅速協調為其更換線路,體現了網格治理的高效快捷。今年以來,通過“日巡查、周研判、月匯總”機制,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6起,消除安全隱患120余處。
庭院里的“美容師”
“老馬,把門口的柴草挪挪,馬上要評‘美麗庭院’了!”每天清晨,網格員都會在村里轉一圈,發現問題,當場協調解決。今年,長青鎮黨委創新推行“清單式”減負,把黨員干部從“表格堆”里解放出來,有更多時間走村入戶開展“村莊舊貌換新顏”活動,積極帶頭清理河道垃圾、拆除危舊房屋、綠化美化庭院,鼓勵群眾主動參與垃圾分類、污水治理。
高嘴頭村村民張大媽最近當上了“街拍網紅”。她說:“你看我們村像公園一樣,年輕人都愛來這拍照,我們村民能不高興嘛!”如今,全鎮已建成市級“四美”紅旗村4個,評選“最美庭院”224戶,人居環境整治群眾滿意度節節攀升?!安还馊兆釉竭^越好,咱這環境也不比城里差!”村民道出了黨建引領帶來的獲得感。
“我們堅持以黨建引領破解基層治理‘小馬拉大車’困境,以服務群眾為導向,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入手,把群眾的‘表情包’作為工作的‘風向標’,將減負增效的實際成效轉化為服務群眾的‘加速度’,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,讓幸福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!”鳳翔區長青鎮黨委書記侯杰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