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沒有冒過一點風險,你信嗎?
添加時間:2019-05-28一直以來我們可能誤解了創業這件事,也被高風險帶來高收益的“常識”所誤導。創業不是一勝九敗,也不是長期在焦慮中度過,創業可以先勝而后戰,輕松而愉快。其實,成功的企業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不斷降低風險,抓住非對稱交易的機會,撬動財富杠桿。
李嘉誠先生說:“別人都說我善于冒險,其實講錯了。我這一輩子創業,沒有冒過一點兒風險。一開始做塑料花,我在別人工廠里干過。這種花怎么生產的,怎么賣掉的,能賺多少錢,清清楚楚,我請的生產和銷售都比我過去工廠里的還要好,怎么可能不賺錢呢?大家說我投資房地產是冒險,其實根本不是這樣!我早幾年就開始研究那些標的了,我心里很清楚它值多少錢。所以只是等一個最好的價格而已,怎么會是冒險呢?產業配置也是一樣,風險只會越來越小嘛!”我們自以為得了什么靈感而體會的東西,人家早就身體力行了!
的確,很多人是被“風險和收益成正比”這句話給耽誤了。一種人因為相信這句話而懼怕風險,所以一輩子不投資、不創業,就連股票也不敢買。比如有的人,把所有的資產都是定期存款,從 20 世紀 80 年代存到現在,為銀行做出了大量貢獻,可惜通貨膨脹吞噬了他們大半的勞動成果。另一種人因為相信這句話而愿意冒險,因為他們認定風險和利潤成正比,想改變命運,賭一把!
其實,優秀的企業家從來都不是冒險的人,而是更善于控制風險的人。所以從一開始,我們如果能夠學會大量的技術、原則、方法我們就能夠很好地控制風險。
如何在創業之初沒有投過一分錢的情況下,優雅地找到一個解決方案?創業者所需要做的就是,遵從著精益創業的方法,進行著反脆弱的設計,然后找到一個目標,優雅地找到一個解決方案,并且能夠嘗試找到一個邊際成本更低的方法來解決。要找到這樣的方案要考慮以下幾點:
1.首先,找到一個真正的真問題;
2.其次,找到你的解決方案,也就是尋找到你的秘密。如果你沒有秘密的話,是不可能賺到錢的,或者不可能長期地賺到穩定的收入;
3.第三,就是要學會控制邊際成本。每賣掉一件產品所產生的邊際成本不要太高。
4.然后,你還需要在領導力的層面得到提升要學會營銷,學會瘋傳的手法等等。
5.把這些東西綜合在一起,會發現創業其實是一個完全有規律可循的事情。
因此,控制風險,是創業者的一種必備能力。接下來創業者在創業中如何控制風險,則必須了解那些被我們自身忽略的錯誤認知。
5個創業中常見的錯誤認知
新產品獲客切忌違背優雅原則!所謂優雅,指的是做事的正確時間和正確姿態。
很多創業者都有類似的想法,認為利潤是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,在推出新產品時應該從已有用戶中直接導流,快速商業化。這種想法顯然受到了傳統營銷思路的影響,與優雅原則不符。
第一,時間不對。如果用導流的方法孵化新產品,萬一產品有問題,你連修改的機會都沒有。第二,吃相難看。在如今獲客難、成本高的背景下,很多創業者總想著“別讓客戶跑了”,先下手為強,于是一口吃成個胖子。沒有考慮技術、運維條件能不能跟上,是否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期望,這樣的高速增長很快便會跌落神壇。
發明人創業十分危險!
現在市面上泛濫著各種“智能產品”,其中大多數產品的創始人就是發明人。然而,它們真的智能嗎?真的能夠方便百姓的日常生活嗎?還是僅僅為了套上技術創新的標簽,展示發明人的聰明才智,最后卻被市場遺棄?這是所有創業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。
發明人創業不應只關注自己的發明創新度有多高,而更應關注這個發明到底能解決哪種社會問題。只有以社會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,創業才可能走上正確的方向。
專家在產品技術方面比小白在行,在產品體驗設計方面卻未必。
專家在體驗產品時,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,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,以致形成了慣性思維,認為普通用戶和自己一樣具有技術基礎和使用習慣,也能像自己一樣輕松方便地使用產品,人為放大了創業的風險。
微信產品負責人張小龍有一個觀點,頗為業界同人稱道,他稱之為“小白”模式,即像“小白”一樣思考如何做產品。只有將自己放下來,忘記自己的能力、背景和身份,切換到小白視角去體驗,才能設計出易用、好用的用戶友好型產品,才可能低風險創業。
很多創業者說,我的創業點子能改變世界,價值千萬,不能輕易公開。一旦公開點子,公司就沒有秘密,就沒有護城河,會時刻處于危險境地??赏褪沁@樣的點子,投資人才不會買單。
很多人都知道,海底撈的秘密在于服務。但是知道歸知道,中國的餐飲行業卻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個海底撈。其他的火鍋店可以學習海底撈在服務上的用心,但是如果學得一模一樣,那就只有死路一條。你能看到的是海底撈遠超客戶預期的金牌服務,卻不知道背后有著供應鏈條、人才體系、績效考核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撐。只要一個環節跟不上,你就只能“畫虎不成反類犬”。
真正的好點子,或者真正的秘密,從來不怕別人知道,因為即便你知道了,也學不會。如果你的秘密只是建立在別人看不上、顧不上做的基礎之上,那就有很大的風險。
初創企業最缺的就是人才。很多創業者少哪方面的人才就委托獵頭去挖哪方面的人才,將挖到的很多人湊到一塊,打造出所謂的“全明星創業團隊”。結果挖來的人才往往無法很快地、很好地融入,團隊成長難以為繼。那么,人才到底從哪來?
其實,好的人才都是“長”出來的,不是“挖”出來的。任何一個員工,無論他的智商是高還是低,只要你能給他機會,充分地激發他的潛力,半個月后他就可以成為渠道、銷售、媒介等領域的專家。產品崗位是個例外,它需要更多的打磨時間和經驗積累。